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到来之际,为隆重庆祝党的生日,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,检验学院党委卫检教师党支部7月2日上午在图书馆五楼自主学习中心开展“快乐一夏、悦享童年”研学志愿活动。书香漫洒处,党旗漫卷开,一场由卫检教师党支部主导、“芜螨”志愿服务团积极参与的活动火热开展。90余名教职工子女在支部党员的引领下,以“身边的病原生物”为钥,开启微观世界的科学探秘之锁。
知识启航:病原世界的立体图鉴。“大家知道蚊子为什么传播疾病吗?”活动伊始,孙恩涛教授以动态PPT和趣味视频开启病原生物探索之旅。从显微镜下的细菌形态到蚊虫、蟑螂等病媒生物的传播机制,生动的案例引发阵阵惊呼。“原来螨虫就藏在我们身边!”一名男孩指着屏幕上放大百倍的粉螨恍然大悟。在互动问答环节,孩子们争相举手:“病毒和细菌谁更小?”“被蚊子咬一定会生病吗?”党员教师们以生活化比喻一一解答,将复杂知识化为童言童语。

活动现场(一)

活动现场(二)
健康种子:掌心开出卫生之花。“内、外、夹、弓、大、立、腕——”吴欢老师的口诀声响起,洗手教学区化身“泡泡工场”。志愿者们蹲身示范七步洗手法,孩子们搓着满是泡沫的小手雀跃比划。当大屏幕播放洗手前后的细菌对比图,一名扎辫女孩瞪大眼睛:“以后打完球要洗够20秒!”

“七步洗手法”教学现场
微观探秘:小镜筒里的大世界。实践操作区瞬间化身为“科学工坊”。在叶长江、陶香林等指导下,孩子们分组开启探索:标本观察组的展台上,李镜、杨邦和等志愿者手持镊子,引导孩子们辨认蚊虫翅脉结构。一只被树脂封存的蟑螂标本引得孩子们屏息围观;显微镜观察区最为热闹。五台显微镜对准活体粉螨,梁娟娟俯身调整目镜:“快看!这个胖嘟嘟圆球在动!”孩子们排队观察,不时发出“像小蜘蛛!”的惊叹;细菌培养实验组则上演“科学仪式感”。王冬梅、兰天舒等分发编号培养皿,孩子们郑重按下“洗手前”手印。彭辽天演示无菌操作:“三天后,你们会发现洗手后的‘细菌花园’变荒凉啦!”

病媒生物观察现场
活动尾声,孩子们高举双手——小手在空中比出嫩芽般的“V”字,与检验学院教师们合影。菌落将在未来三日生长,而科学的种子已在此刻萌芽。“这不仅是暑期课堂,”支部书记孙恩涛指向满场奔跑的“医二代”,“青春之火点燃支部的红色引擎,我们便在代际间搭建了医学传承的桥梁。”(王逸仁 、荣皖豫/文 徐可/图)

活动合影(一)

活动合影(二)